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美丽滨城>了解滨海>滨海文化>赏文物

    【国家重点文保单位】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

  • 【国家重点文保单位】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位于滨海新区海河下游南岸。1880年,李鸿章根据北洋水师修理舰船的需要,依托大沽海神庙而建。共建有“甲、乙、丙、丁、戊、己”六座船坞,最大的可容2000吨船只进坞修理,以后又开始制造枪炮军火。它是继福建马尾船政、上海江南船坞后我国第三所近代造船厂,也是我国北方最早的船舶修造厂和重要的军械生产基地。

    遗址范围内有甲坞、丁坞、轮机车间、大沽海神庙遗址等地面遗存,经初步考古勘探进一步确认地下有乙、丙、戊、己坞五座掩埋船坞。

    2013年3月,遗址经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重点文保单位】塘沽火车站旧址

  • 【国家重点文保单位】塘沽火车站旧址

    塘沽火车站旧址位于滨海新区新华路128号,新华路立交桥东南夹角处。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由英国人金达主持铺设完成,原称“塘沽站”,是开平煤炭和北洋海防线军队、军火调运的重要站点,其后成为中外航商和日本侵华的物资转运枢纽。1958年,根据运输生产和行政管理方面的需要,与新河站合并,改称“塘沽南站”,用于货运。它是中国最早自主修建的标准轨距铁路——塘津铁路上的一座车站,不但见证了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历史,也见证了近代中国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是洋务运动留在塘沽的印记。

    旧址现保存有砖木结构欧式单层建筑群和系列站区设施。

    2013年3月,经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重点文保单位】大沽口炮台遗址

  • 【国家重点文保单位】大沽口炮台遗址

    大沽口炮台位于滨海新区海河入海处。大沽口自明朝开始驻兵设防,清朝嘉庆年间建砖木炮台两座,分称“南炮台”、“北炮台”。咸丰八年(1858)僧格林沁奉命主持大沽口防务,南岸建成三座大炮台,北岸建成两座大炮台,后又在北岸另增建石头缝炮台1座。1901年,庚子事变后,根据《辛丑条约》大沽口炮台被拆毁,现存遗址即是拆除后的遗存。大沽口炮台作为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海防屏障,在中国近代战争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是中华民族抗击侵略、不畏强暴的历史见证,是清朝北方海防设施的代表性遗存。

    遗址大体由北岸炮台遗址区、旧海河口及海河故道、南岸炮台遗址区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地表自南向北分布着修复后的威字炮台及镇字、海字炮台遗存。另有北岸炮台遗址一处。其他遗迹埋藏在地下。

    1988年,遗址经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重点文保单位】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旧址

  • 【国家重点文保单位】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旧址

    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旧址位于解放路338号,现天津碱厂俱乐部东侧。1922年8月,为打破当时西方国家的技术垄断,由著名的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出资10余万银元在原久大精盐厂化验室的基础上创建。社长孙学悟,聚集了大批化工专业人才,出版了《海王星》等专业刊物,研究成果累累。1950年迁址北京,1952年并入中国科学院。它是中国第一个私立化学工业研究机构,在潜心三十年化学研究的历程中,为永利制碱厂、久大精盐公司解决生产技术上的难题,造就和培养了一批科研技术人才,为民族化工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旧址为英别墅式砖混结构灰色二层楼房,坐北朝南。

    2013年3月,经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区级文保单位】日本北支那木材株式会社炮楼

  • 【区级文保单位】日本北支那木材株式会社炮楼

    日本北支那木材株式会社炮楼位于滨海新区海门大桥西侧,外滩公园文化墙“汉字大观”处。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塘沽,在海河北岸选址建立北支那木材株式会社,主要生产木船、滑翔机和快餐盒,以供军需。为了安全,日军在株式会社南围墙处修建了炮楼,用于防范守护。现在炮楼为红砖砌就,上下两层,墙体保存完整。该炮楼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历史见证。七七事变后,日军侵占塘沽,成立日本北支那木材株式会社,现仅存红砖炮楼一座。

    2015年1月,经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公布为滨海新区文物保护单位。

    【区级文保单位】大沽关帝庙

  • 【区级文保单位】大沽关帝庙

    大沽关帝庙位于潮音寺南侧,原西沽小学校园内。大沽关帝庙在文献资料中鲜有记载,初建年代、历史沿革尚待考证。现存建筑应为晚清以后、民国时期修葺所遗。庙中供奉关羽、周仓塑像,并有碑碣数座。其中有“设立中正义塾告示碑”,碑文昭示大沽地区虽为渔盐之乡、穷辟之地,却重教育,民风淳化。它是滨海新区仅存的一处关帝庙,是大沽地区民俗民风的缩影。

    旧址现存建筑残破严重,主体由青砖砌成,山门3间,东配殿6间,西配殿6间,呈中轴式布局,坐北朝南。

    2015年1 月,经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公布为滨海新区文物保护单位。

    【市级文保单位】崔庄古枣园

  • 【市级文保单位】崔庄古枣园

    古枣园位于滨海新区太平镇崔庄村。枣园是明代初期山东人刘洪始创,至乾隆年间被皇帝钦定为“贡枣”,年年朝贡至清末。枣树的间隔、嫁接技术等都反映了符合冬枣生长规律的特点,每棵古枣树都留下了历史上各次“开甲”的痕迹,是我国古代果树栽植的重要实物遗存。

    崔庄古枣园现存1500亩,枣园南临娘娘河,北接津港公路,西临津汕高速(津汕高速与荣乌高速在大港段为同一条高速)。现存古枣树:600年的枣树168棵、400年的枣树3232棵、100年的枣树13000棵。

    2013年1月,经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市级文保单位】港5井

  • 【市级文保单位】港5井

    大港油田港5井,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油田港东地区,津歧公路东侧。港5井是华北地区的第一口发现井,是大港油田的基础井、功勋井。

    1964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批准组织华北石油勘探会战,7700余名石油职工,由杨文彬同志带领奉命自大庆挥师入关,在津冀地区展开石油勘探。1964年12月20日,港5井喜喷高产油气流,石油日产原油19.74吨、天然气34000立方米。因港5井地处北大港构造带,大港油田由此得名。2007年,港5井当选为天津市“十佳不可移动文物”。

    2013年1月,经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市级文保单位】海河防潮闸

  • 【市级文保单位】海河防潮闸

    海河防潮闸位于渤海湾天津港航道外端、海河入海口处。建于1958年,是一座集泄洪、挡潮、蓄淡、航运等综合功能的大型节制水闸,其主要功能是将海河干流部分洪水渲泄入海。建成以来,在防洪、排沥、挡潮、航运、工农业及人民生活用水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是海河干流重要的水利控制工程,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重点水利工程。

    海河防潮闸结构为开敞式,共8孔闸门,闸体两岸控制楼为仿古建筑,气势宏伟。

    2013年1月,经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市级文保单位】北塘炮台遗址

  • 【市级文保单位】北塘炮台遗址

    北塘炮台遗址分布于永定新河北塘入海口的南、北两岸及附近沿海地区。明朝嘉靖年间,为防倭寇骚扰,在北塘河口东、南两隅各筑高垒一座,上置铁炮,史称“北塘双垒”。鸦片战争爆发后,为加强海口防御,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直隶总督讷尔经额来北塘设防,把北塘炮台扩建为5座,与大沽口炮台相互呼应,形成严密的防卫格局。道光、同治、光绪年间多次维修北塘炮台,至“庚子事件”前,建有义胜营、仁副营、右营、左营、仁正营五座营盘。1901年根据《辛丑条约》北塘炮台被迫拆毁,弃置至今。作为大沽口防御体系的北翼,北塘炮台在抵御外扰的战争中发挥过重大作用,是明清时期的北方海防要塞。

    现遗址包括义胜营、仁副营、右营、左营、仁正营五座炮台遗址。

    2013年1月,经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