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产业联盟>赛马制

上半年滨城科技工作“成绩单”亮眼 滨海新区创新发展引擎马力十足
发布日期: 2023-07-19 11:28      来源: 滨城时报
字号: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发力点

    ▲围绕创新平台发展,着力

    推进成果产业化见成效

    ▲持续突出科创载体建设,

    加快建设创新集聚区

    ▲聚焦自主创新,战略性新

    兴产业实现集群发展

    成绩单

    ▲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67家,占全市的46.7%

    ▲入库雏鹰企业899家,占全市的47.3%

    ▲入库瞪羚企业102家,占全市的47%

    ▲科技型上市企业达到34家,占全市68%

    ▲新增国家级孵化器3家

    ▲1—6月技术合同成交额359.6亿元,同比增长13.2%


    近日,2023年上半年滨海新区科技工作发展“成绩单”出炉:全区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67家,占全市的46.7%;入库雏鹰企业899家,占全市的47.3%;入库瞪羚企业102家,占全市的47%。科技型上市企业达到34家,占全市68%。新增国家级孵化器3家。1—6月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额359.6亿元,同比增长13.2%。“创新积分贷”累计为146家科技企业争取银行授信5.56亿元,发放贷款4.94亿元。不难看出,上半年滨海新区创新发展引擎马力十足。

    推进成果产业化“见真章”

    今年以来,滨海新区围绕创新平台发展,着力推进成果产业化见成效。在推进重大平台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区科技局印发《滨海新区重大创新平台成果产业化实施方案(2023—2027)》,围绕提高重大平台核心竞争力、增强创新转化能力、提升创新赋能能力3个方面提出11条具体措施,推动14家重大创新平台制定完善“一平台一方案”,持续推动创新成果在滨城落地落实。

    数字时代,算力一直被认为是新的关键生产力。如今,在滨海新区,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依托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累计服务用户数超过8000家。为了进一步推动算力转化为生产力,区科技局专门制定《关于构建一核两翼一园区,推动算力转化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高质量推进天河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同时,加快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技术成果落地转化以及生态建设,持续推动成果产业化及区域算力配置生态的完善,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提供强大支撑。今年上半年,“天河天元大模型”及天河E级智能计算开放创新平台对外发布,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也将持续基于国产创新赋能天津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

    此外,滨海新区依托曙光建设的超算互联网运营平台搭建了曙光算力分布式异构调度系统,强化算力协同,形成辐射全国的曙光超算网络。滨海新区还积极促进阿里与超算、飞腾、麒麟等开展“一云多芯”、创新券、创新积分制等领域的合作;推动人工智能中心承担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人机协同智能操作系统”……一批“掷地有声”的举措,为助推算力向生产力转变提供了强大支撑。(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在深化院校合作方面,滨海新区持续增加合作的深度与广度,积极与天津大学、南开大学深化战略合作,指导滨海工研院成立校企联合实验室8家,并制订与天津大学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初稿),起草《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 天津大学 共建天津环渤海滨海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合作协议(审议稿)》,推动国家级观测站建设;继续深化与北京大学合作,签署进一步全面深化合作意向书;与河北工业大学合作,已陆续组织15家经开区信创企业走进校园。

    此外,上半年,海河实验室建设也驶入“高速路”:先进计算与关键软件(信创)海河实验室入选“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制定了“揭榜挂帅”“赛马制”等15项创新制度,并启动科研项目9个,形成论文、专利等成果30余项,完成三维几何建模引擎GME1.0和显示动力学模拟软件2.0版本的开发。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投入使用,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实验动物中心开始试运行,“揭榜挂帅”项目备案已完成,发表SCI论文50余篇,“血细胞分子图谱建立与血细胞生态研究”项目荣获天津市自然科学特等奖。合成生物学海河实验室获批“京津冀食品营养健康与安全创新平台”区域性营养创新平台建设试点,首次建立了自动化的哺乳动物细胞高通量基因操作平台,完成了吨级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中试平台建设,孵化企业——天津中合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获批国家卫生健康技术推广应用信息服务(天津市)平台第二批入库项目,实验室筛选启动课题10项,吸引各类科技人才60余名,完成脑控216指令集技术攻关,刷新国际无创脑机交互性能指标纪录,并联合天津市环湖医院率先在国内推出“PKS一体化云脑数字医疗平台解决方案”。这些头部创新资源的快速发展为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创新集聚区建设脚步加快

    据悉,上半年,滨海新区持续突出科创载体建设,加快建设创新集聚区。全区新增2家国家级专业孵化器,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已达到11家。

    与此同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也取得新进展。自创区成为首批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区内15家(名)企事业单位及个人获得中国“金桥奖”,全国首个“政产学研金”模式飞地孵化器海河清韦创芯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中科曙光参建的国内首个“算力交易平台”正式上线。

    上半年,滨海新区聚焦自主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集群发展。“中国信创谷”聚集了以飞腾、麒麟、曙光、360为代表的1000余家上下游企业,实现了从CPU、操作系统、数据库、超算、网络安全到整机终端信创全产品链条,信创产业规模占全市半壁江山。“细胞谷”集聚细胞相关企业超过40余家,形成了集群化发展的态势,基本形成“提取制备、存储、质控检验、研发生产、应用转化、冷链物流”6个方面细胞全产业链。

    今年以来,滨海新区积极加强与天开高教科创园的合作,从共同打造科创走廊到支持开放应用场景等5个方面深化合作,积极为《高质量服务天开高教科创园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提供助力。同时,对于滨海新区内部,围绕“1+3+4”重点产业的27个主题园区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区科技局持续支持各主题园区主管部门通过资源共享、引进培育等方式,推动精准补齐科创要素。

    在推进新型研发机构改革方面,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打造的“三个第一融合”示范院,构建了清华大学电子信息学科成果转化基地,2个中心通过了CNAS认可委的审核批准,并且新引入清亿能等4家科创企业。北京大学(天津滨海)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则聚焦医疗、工业、金融领域开展成果转化,与中国通号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就数字视网膜技术场景应用开展合作。目前,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改革任务已基本完成;天津中科智能识别产业技术研究院制定完成混改方案;浙大滨海研究院也在逐步推动构建“研究院+公司”模式,持续健全以业绩为核心的收入分配体系,完善“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激励机制。

    区科技局主要负责人表示,今年上半年,区科技局通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创新立区、以用为立,围绕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建设工程,全力打造创新发展新引擎,持续为滨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下半年,区科技局将全面加强创新平台体系建设,高标准推进重大创新平台成果产业化,聚焦“六个一模式”,在算力转化生产力等工作中实现新突破;同时,完善全链条全流程科技服务体系,做强57家技术转移机构,完善11家概念验证中试平台,优化“技术—中试—转化—认证—市场”服务流程,打通科技成果产业化服务全链条,助力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快速走向“生产线”,形成“生产力”。

    checktaskdate=1754/1/1 0:00:00&unchecktaskdate=1754/1/1 0:00:00&ssbm=&fromcontentid=&enddate=&focus=&titleformatstring=False_False_False_&handle=&guide=&check_isadmin=True&check_username=admin&check_checkdate=2023/7/19 11:29:30&check_reasons=&TranslateContentType=Referenc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