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创新立区” 建设创新滨城
发布日期: 2022-04-18 09:19      来源: 滨城时报
字号: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春日正盛,滨城的创新土壤中逐渐孕育出繁花簇簇。不久前,位于高新区的信创谷信息安全产业园获评“2021年度市级产业主题园区”。作为聚集了飞腾、麒麟、鲲鹏、天津先进技术研究院等一批产业上下游创新资源的主题园区,这里每天都有研发团队围绕芯片、基础软件、物联网等领域进行技术攻关与产业创新尝试,为我国信创产业解开“卡脖子”的束缚、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注入强劲生命力。

    日新者日进也,惟进取也故日新。天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滨海新区坚持创新立区战略,聚焦主导产业创新、创新体系构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全力打造创新驱动引擎,让创新之火在滨城赓续。2021年,滨海新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3922家,同比增长17.11%;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3722家,同比增长20.49%;市级以上研发机构总数达到531家;全区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459.77亿元。“中国芯”“创新药”“大火箭”“超级计算”这些重大创新成果的背后都刻下了鲜明的滨海烙印。

    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

    今年,天津鲲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参与的“物联网射频感知核心芯片研发与应用”项目获得2021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该项目聚焦标签芯片、读写器芯片、存储器IP核,解决了射频感知核心芯片自主可控的问题。天津鲲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润泽表示,团队构建了自主射频感知标准体系,研发了全系列射频感知芯片和产品,实现了技术“从0到1”的突破。去年6月,天津鲲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射频识别核心技术被多名院士领衔组成的专家团队鉴定为关键技术世界领先、整体水平世界先进。在创新精神的驱动下,这家公司成功突破技术“卡脖子”的瓶颈,收获了来自业界的“点赞”。

    纵观2021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奖名单,滨海新区共有90项创新成果获奖,获奖数量创历史新高。这些获奖项目的技术攻坚领域涵盖了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石油钻探关键技术、铁路重大工程应用、智能电网装备、绿色化工产业化、航空航天综合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和人工智能产品等20余个滨海新区“1+3+4”产业体系细分领域。庞大的创新基数、顶尖的创新技术、贴合产业的创新方向,这些各具特色的科技创新项目催生出源源不竭的滨城新发展动能。

    五年来,滨海新区积极抢下创新“先手棋”,主动参与到天津打造我国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这一重大举措当中,高标准建设海河实验室。如今,先进技术与关键软件(信创)、合成生物学、细胞生态三家海河实验室实现了从无到有,拔地而起。

    据区科技局主要负责人介绍,现如今,先进技术与关键软件(信创)海河实验室启动首批科研项目,包括“面向RISC-V架构的开源操作系统”等5项重点课题和OS开源社区、先进计算基础设施2项科研平台项目、4个顶尖人才团队项目;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按照自由创新探索、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建设以及产业融合攻关4大类,采用“揭榜挂帅”或“推荐制”方式择优立项,分批放榜;合成生物学海河实验室在重大攻关、企业需求和颠覆性创新3方面进行了项目部署。截至目前,三家海河实验室已获批资金2.41亿元,实验室首批11个项目获批立项。

    滨海新区通过全面构建“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创新中心+企业应用创新中心”的创新体系,持续联动创新资源,从而有效达到了强化战略性科技力量、增强企业创新活力、激发产业创新潜能的效果。

    产业创新带来发展新机遇

    创新立区、制造强区,是滨海新区落实天津“制造业立市”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制造业历史悠久、底子雄厚,既是滨海新区发展的优势之所在,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变革之所在。但对于一座“创新滨城”来说,吃产业“老本”远远不够。如何立足于产业,实现创新突破才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今年年初,工信部印发了第六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单。名单当中,天津凯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科迈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赛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海智汇技术有限公司4家新区制造业企业“金榜题名”。于滨海新区而言,这4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给产业创新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有效“模板”。

    走进凯发电气的厂区,在系统集成实验室、动模仿真测试实验室这些重点研发平台中,总能看到不同的项目创新团队在忙碌,研发人员围着电脑和设备耐心地对新技术、新产品进行反复测试,积累核心数据。目前,这家企业积累了已授权的自主知识产权151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44项。

    “我们就是要掌握自主核心技术。”天津凯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传启说,2003年,凯发电气启动了国内首个“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综合自动化系统”项目的研发工作,如今,这套系统已经历了6次突破性迭代。有了自主核心技术作为发展“底气”,凯发电气研发的高铁综合自动化系统已覆盖中国高速铁路超过11951公里,约占全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的三成,并夯实了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全球前三的行业优势。

    当今,身处信息时代,想要让产业创新落到实处,离不开顶尖算力的支持。坐落于经开区的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聚焦海洋工程装备、高端装备、能源环保装备、特种装备等行业,以“天河科技创新平台”为基础,充分发挥在工程仿真、人工智能、材料研发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和服务能力,为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特色创新服务,帮助企业提质增效。

    以风电企业特力佳(天津)风电设备零部件有限公司为例,这家企业在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先进制造研发创新服务平台和技术服务团队的支持下,顺利完成了11MW液压站产品结构设计计算验证。天津超算中心在该产品研发设计阶段,优化了产品研发设计流程,可以准确完成产品性能验算,从而为后续设计优化方向提供指导,支撑产品快速迭代。据悉,该款产品预计将在今年应用到国内顶尖的海上风电发电机组当中。

    截至去年,天津超算中心已服务6300余家用户,产生经济效益超150亿元,不仅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也让滨城的产业创新有了算力加持。

    科技体制改革为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经济发展的引擎,那么改革就是这套引擎的点火系统。为了有效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滨海新区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把解题的思路写在了日常工作当中。

    五年来,滨海新区大力推进新型研发机构改革,提升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水平,进一步释放了创新引擎的动能,助推地区创新体系提升整体能效。通过制定《关于新型研发机构深化改革指导意见》,在新型研发机构的机构性质、组织架构、人员管理、绩效评估、支持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改革,推进向“三无”“四不像”“四位一体”转型发展,并且组织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浙江大学滨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及所属开发区共同开展改革,推动新型研发机构改革落地见效。

    在科技体制改革的影响下,2021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当中,滨海新区新型研发机构表现亮眼,天津市滨海新区信息技术创新中心、天津先进技术研究院、天津药物研究院、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等均作为牵头单位获得重要奖项。滨海新区优化新型研发机构支持模式,放宽科技成果转化限制,释放科研人员活力,在研发机构中推行的“四不像”体制和“四位一体”模式改革初现成效。

    据区科技局主要负责人介绍,今年,滨海新区将继续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积极落实《国家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起“科研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方位创新生态体系,为“创新滨城”保驾护航。

    checktaskdate=&unchecktaskdate=&ssbm=&fromcontentid=&enddate=&focus=&titleformatstring=False_False_False_&handle=&guide=&check_isadmin=True&check_username=admin&check_checkdate=2022/4/18 9:19:34&check_reas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