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人才纷至沓来 科技人才“强磁场”效应显现 |
“我研究的主要方向是新能源材料,目前正在研发的是新型有机电池材料,希望能够解决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低的问题。”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青年研究骨干谢伟伟去年从德国学成归来,刚刚回国,就加盟了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高性能新能源材料是实验室‘5+1’核心研究体系之一,海河实验室制定了全方位的人才政策,让我们可以心无旁骛地搞科研。”谢伟伟表示。
在海河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快马加鞭建设的同时,我市实施以才荐才机制,组织定向对接,吸引了谢伟伟这样的海内外高端人才纷至沓来。截至目前,我市国家和市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已聚集各类科技人才3万余人,其中包含两院院士、国家杰青等领军人才在内的高层次人才数量达到5000人,引才聚才“强磁场”效应逐步显现。
市科技局引智育才工作处有关负责人表示:“推进天津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端人才的智力支撑。我市不断丰富培养模式,实施‘开放式’‘精准化’‘常态化’培养,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储备高层次领军人才。”近年来,我市先后遴选市级创新人才推进计划910人,其中进入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145人;实施天津市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支持培养杰出青年135人,资助经费1.23亿元,助推我市更多优秀人才进入“国家队”。
人是科技创新最重要的因素。我市通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支持科技人才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开展基础研究和“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今年以来,先后投入1.4亿元、支持开展创新项目850余项。在2022年天津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1500余名人才的197项成果获得表彰。
事业能否快速发展关键在人才,人才活力能否充分释放关键在体制机制。在去年成功实施“天津号”太阳能车等重大专项基础上,我市不断深化“揭榜挂帅”机制,在今年的生物医药科技重大专项中采用“企业出题、政府助榜、人才揭榜”形式,完成11个重大项目“定帅”并签订军令状。同时,围绕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细绳子”问题,全面推动科技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个人所得税递延纳税等激励政策落实,科技人才获得感持续提升。
近年来,我市广大科技人才扎根基层,在服务企业、乡村振兴中发挥才干、展示作为,将科技论文写在津沽大地上。今年以来,我市新选派939名企业科技特派员,服务725家企业,新增农业科技特派员148人,企业法人科技特派员19家。继续开展“津科帮扶”App专家入库工作,目前在库专家563人,向西部结对帮扶地区和我市目前500个经济薄弱村和示范村进行推广,为结对帮扶地和广大农村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专家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