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快讯

基层人社局长谈 | 滨海新区:“四共”聚力 量质并重 全面提升滨城公共就业服务能力
发布日期: 2022-10-18 16:15      来源: 天津人社
字号: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各级人社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不断加强政治机关建设,把握民生局定位,抓重点、攻难点、创亮点,拼搏实干,砥砺奋进,各项工作跃上新台阶,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天津人社”微信公众号策划推出“基层人社局长谈”专题,请各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从就业、社会保障、人才人事、劳动关系、行风建设等领域,谈体会、说变化、话发展。

    “四共”聚力 量质并重

    全面提升滨城公共就业服务能力

    滨海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党组书记、局长 马坤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滨海新区始终坚持就业优先政策导向,坚决扛实“六稳”“六保”之责,坚持“四共”聚力、量质并重,努力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持续激活共同富裕新动能,以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实际成效,为建设宜居宜业美丽“滨城”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产业发展与居民就业“共促”

    全力稳定市场主体开发就业岗位

    抓民生也是抓发展。滨海新区坚持产业带动就业,将就业优先战略,同创新立区、制造强区发展战略一体推进和落实,强化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用工常态化服务,实现稳存量与扩容量并举。特别是面对今年以来就业工作的严峻形势,积极贯彻落实一系列稳就业政策,全力做好稳市场主体、稳就业各项工作,经济发展中的就业工作底盘更稳、成色更足,居民就业质量更高、服务更优。

    第一时间贯彻落实国务院和市、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开展“抗疫情 保用工 稳就业 促发展”专项行动,多措并举解决企业留工用工需求。全区包联重点企业272户,强化落实人社专员联系服务企业制度,实施用工动态监测,“一企一策”服务企业。截至目前,社保缓缴惠及企业672户、涉及职工3.86万人,累计缓缴金额2.02亿元。推进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免申即享”工作,陆续返还补贴5.48亿元,惠及全区3.6万户企业。

    大力加强职业能力建设,促进产教训融合发展,高技能人才规模不断壮大、技能水平持续提升。支持企业开展“以工代训”,向177家企业3525人发放“以工代训”补贴共计440万元。推动校企合作发展,组织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61个班期,培训2185人。以赛促训,多部门联合举办“金锤杯”“泰达杯”等多个技能工种职业技能大赛。

    开展“永不落幕”的招聘服务,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活动,创新举办以“才聚滨城、智创未来”为主题的“滨城人才季”系列活动,目前组织各类专场活动151场,累计提千方百计供岗位13.2万个,达成就业意向6.2万人。开展失业人员集中帮扶行动,人社、政法及街镇协同联动,一人一策帮扶1475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发放各类公益性岗位补贴7785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418万元,帮扶68名创业带头人带动就业558人,有效保障了居民就业。

    坚持载体平台与市场机制“共驱”

    持续健全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滨海新区在就业创业工作中,积极整合各类载体资源为就业所用,发挥就业工作抓手多、载体全、平台广的优势,带动引领市场资源积极参与就业岗位开发、劳企供需对接等,努力实现公共服务和市场配置双轮驱动。当前,滨海新区先后设立18个产业(人才)联盟,链接企业和高校院所1807家,促成产业链合作项目近3000个。区内共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567家,企业培训中心131家,公共实训基地12家,博士后工作站200余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和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部市共建的技能培训基地、海河人才之家相继启动并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海外人才离岸基地在全球共有23个工作站,遍及14个国家,并在广东、福建广泛拓展科创“飞地”合作,已吸引海归人才78名,累计培育出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天津市瞪羚企业、12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和9家天津市雏鹰企业。中国天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滨城园区)已与30余家国内国际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签订合作意向书,规划“四港六中心九大业态”功能布局,努力实现政企合务、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良好效果。

    同时,滨城正在加快建设一批“双导师”培养基地、国家级公共实训平台、“智慧人社”服务平台、市级标杆灵活就业市场、国家级标准的充分就业社区等一批平台载体。此外,滨海新区2012年起创建全国首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2019年起,着力实施深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打造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滨海模式2.0版,通过深化和谐劳动关系创新实践,为提升就业质量、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坚持青年乐业与人才集聚“共融”

    切实兜牢重点群体就业

    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滨海新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贯彻“天下才天津用”的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以人才特区建设服务和引领“滨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高度重视青年群体就业工作,坚持以优良的就业环境促进青年人才近悦远来、安居乐业。

    大力实施“海河英才”计划,截至当前累计完成“海河英才”人才引进落户8.7万人,稳居全市首位。积极支持离岸基地建设,建成“海河英才”之家。坚持破“四唯”,落实为企业和人才松绑各项政策举措,积极服务各类产业(人才)联盟,赋予用人单位人才评价更多的自主权。

    全力做好青年群体就业帮扶,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各类青年群体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新区1+3+4重点产业,以应届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组织“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大中城市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开展专项岗位对接活动;积极释放政策性岗位需求,开展事业单位招聘和引导毕业生赴基层“三支一扶”服务;搭建就业平台,积极对接企业需求;组织2905名大学生参加就业见习,发放见习补贴4330万元,新区的就业见习基地总数达到520家,正在见习的大学生有4336人。

    优化就业帮扶,提供更便捷、高效服务。深入开展“想就业找人社”活动,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5.3%,共服务2022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4142人,通过逐一回访落实1311帮扶机制,全面掌握就业去向以及就业帮扶需求,并根据其就业意愿分类实施就业帮扶,目前就业率达到82%。

    坚持服务支撑与智慧赋能“共进”

    不断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

    积极申报国家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并从35个城市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将从提技能、稳就业、强服务3个方面,着力实施就业服务质量提升“1323工程”,完善提升区、开发区(街镇)、社区(村)就业服务能力,实现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建立“1+5+20”就业服务体系,撮合开发区产业需求与街镇人力资源供给,完善开发区、街镇结对帮扶机制,对接撮合促进就业。推动人社服务快办行动和作风提升行动,倡导关联事项“打包办”、高频事项“提速办”、所有事项“简便办”。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一件事”办理,将就业登记、社保登记、劳动合同备案、档案转入等关联业务事项进行归集整理,实现线下一窗办理。

    加强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打造全区统一的岗位归集发布平台,动态归集企业招聘计划和岗位信息;统筹开展好“10+N”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完善重点招聘活动和常态化职业介绍相结合的人岗匹配服务模式。依托“智慧人社”平台,开发建设“智慧就业”系统,形成数据资源统一、业务经办集成、覆盖“区、开发区(街镇)、社区(村)”三级平台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打造政策宣传、补贴申领、信息发布、岗位对接、数据统计、资金监管全过程、全方位服务平台,提升就业服千方百计务信息化水平。

    下一步,滨海新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守为民初心,保障民生之本,全力推进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加大服务供给,提升服务效能,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checktaskdate=&unchecktaskdate=&ssbm=&fromcontentid=&enddate=&focus=&titleformatstring=False_False_False_&handle=&guide=&check_isadmin=True&check_username=admin&check_checkdate=2022/10/26 16:17:03&check_reas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