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经开区企业朗誉机器人预计2022年产值将突破1亿 |
“十一”长假期间,在天津经开区企业天津朗誉机器人有限公司里,从领导到员工几乎每天都忙到深夜。凌晨2点,总经理任志勇还在指挥同事们,确认产品数量、装车发货。
这家只有两个厂房,看起来有点简陋的企业,其实已经站在了全国重载机器人研发制造领域的前列,十几个人创业的企业,经历生死,疫情中迎来逆势上扬,预计2022年产值将突破1亿。
市场惨淡 叠加疫情 朗誉举步维艰
朗誉生产的核心产品叫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即自动导引运输车。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可以搬运大物件的大型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风电、水电、军工、冶金、船舶、高铁、新能源等领域的运输操作等工作,是重型设备实现智能制造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
朗誉2008年诞生时,还是一家贸易公司,后来转型从事小型AGV的研发生产。2015年,朗誉成功研发生产AGV+机械手产品,主要服务于光伏产业。那几年,光伏产业发展迅速,朗誉也实现快速发展。可好景不长,就在2017年,政策面出现调整,影响也传导到上下游配套企业。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朗誉副总经理杨国安记忆犹新:“很多谈好的订单突然取消,客户不生产光伏,自然也不需要AGV了,这让朗誉一下子陷入被动。”
朗誉不可能也没有时间等到光伏东山再起,必须想办法活下去,正因如此,他们想到AGV的细分领域——重载市场。在AGV行业里,10吨以下叫做轻重,10吨至20吨叫做次重,20吨到100吨叫做重载。2018年,朗誉正式启动重载AGV研发生产工作。虽然前期有了一定技术储备,但是真正干起来,也并不容易。每项技术难点都需要攻关,但这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源源不断的研发资金投入。朗誉总经理任志勇记得,2018年公司年销售收入1300万元,2019年1700万元,虽然数字在涨,但是幅度很小,朗誉依然步履维艰。“挣来的钱要先还债,研发上要持续投入,还有人员经费,特别是2020年突发疫情,回款更难了。”任志勇说。
即使现在,回想起那段日子,任志勇依然非常难受。但是,他没想到,看似雪上加霜的2020年,也是转机的开始。
国内首台240吨重载AGV下线
2020年4月,中车集团下属企业中车风电打来电话,询问朗誉是否能参与一项240吨重载AGV的招标工作。朗誉把这次竞标视作一次难得的市场机遇,要尽全力争取中标。之后的两周,朗誉几乎投入全部精力来写标书。“我们详细地列出所有参考资料、算法公式、产品性能、技术优势,非常详尽细致。整个标书将近700页,特别厚。最后,我们的评分最高,成功中标,在当时对整个行业震动也很大。” 副总经理杨国安不禁感慨。
5月份中标,3个月后要向客户交付产品,这背后不仅是对研发能力、生产能力的要求,也是对企业资金链的考验。经历重重难关,2020年8月28日,朗誉举行新产品发布会,国内首台240吨重载AGV下线。该设备长10米、宽3.6米、高0.8米,由24个电机协同运转,填补了国内空白,解决了重载设备车间物流运输中的诸多问题。发布会结束后,下游客户就将这台“大力士”运走,投入实际场景应用中。推出240吨重载AGV极大提高了朗誉在行业内的知名度,风电、船舶、航空航天、工程机械等下游客户订单纷至沓来。2020年,公司销售收入近6000万元,是前一年的三倍。
在研发重载AGV时朗誉只有30余人,也没有几位高学历、名牌大学毕业生。然而,两年后,朗誉员工已经增加到150多人,研发人员占比接近50%,拥有十几位硕士研究生。天津市机器人协会的负责人竖着大拇指对任志勇说,你们这是“一帮泥腿子,干出了博士后的活儿。”几年来,朗誉已积累了包含发明专利在内的70多项专利及技术,载重技术储备已经达到1000吨,在国内和国际都达到领先水平。今年年初,朗誉向河南省中原内配集团交付了国内首台室外无人驾驶重载AGV,综合运用5G、北斗、GPS等先进技术,定位精度达到±5毫米,受到客户好评。眼下,朗誉正在研发一款汽车底盘的重载AGV,时速能达到36公里/小时,可以满足大型港口对于无人重载AGV的需求。
如今朗誉的客户都是行业巨头,包括三一集团、航天五院研究所、中铁十四局、潍柴动力、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天津特变电工、天津一汽大众、一汽丰田、海尔等。今年,朗誉预计营业收入将达到1亿元,净利润近1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