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城积极“链接”京津冀 全力激活港口枢纽功能 加快建设立体化交通体系 志在万里 绘就“大海运”“大枢纽”壮阔画卷 |
这里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一带一路”集装箱航线已达40余条,海铁联运量集装箱三年增长近一倍;这里是中国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集装箱年吞吐量年增幅“领跑”全球,2021年突破2000万标准箱。2022年新年伊始,站在天津港北疆港区东突堤集装箱码头向东望去,天津港主航道上,来自世界各地的船舶迎着新年曙光,正忙而有序地进出港口。沿着海岸线,向北4公里之外的北疆港区,一台台七彩元素涂装的自动化轨道桥和岸桥熠熠生辉……
2019年1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港码头视察时强调,经济要发展,国家要强大,交通特别是海运首先要强起来。要志在万里,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这为天津港乃至滨海新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思想是旗帜,嘱托是力量。新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力激活港口枢纽功能,做强京津冀高效便捷“出海口”;加快建设立体化交通体系,更好服务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一幅“大海运”“大枢纽”激荡新时代的壮阔画卷正徐徐铺陈开来。
智慧与绿色加持 天津港港口功能有效提升
作为世界级港口,天津港货运“硬指标”近来不断“飘红”。
2021年12月28日上午10时许,随着火车汽笛长鸣,满载各类进口物资的集装箱班列从天津港物捷三堆场驶出奔赴腹地。至此,天津港2021年海铁联运量突破100万标准箱,实现历史性跨越。
2019年以来,天津港年海铁联运量连续迈上50万、80万、100万标准箱三个台阶,增长近一倍,为促进“设施连通”和“贸易畅通”、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助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贡献了港口“硬核”力量。
天津港陆向“三线十区”内陆物流网络体系遍布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海铁联运通道数量达到42条,实现内陆主要腹地全覆盖;海向不断强化与航运物流企业的协调联动,延伸国内国际多式联运服务范围,更好地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货运能力的增强,背后是“智慧”的加持。
目前,天津港集团全球首创的传统集装箱码头全流程自动化升级改造项目全面运营,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已实现1个泊位联调联试,2021年已投入使用。数字化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电商服务、关港集疏港等一批贸易物流便利化平台进一步升级,持续提升口岸贸易物流便利化水平。天津港以智能化打响“津港效率、全球领先”品牌,船舶直靠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先后13次打破港口各货类装卸纪录,3次打破集装箱外贸干线全球纪录。这一系列“硬核”操作,让传统运输变了模样……
伴随智慧港口建设提速的,是绿色港口建设的“加速度”。在位于南疆港区的天津港中煤华能煤码头,数条大型传送带正在运输煤炭,现场却没有煤灰飞扬的景象。堆场传送线都加装了“防尘罩”,放眼望去,是一座座绿色小“山”。
2021年12月29日,30车50个标准箱调味品、家具、汽车配件、矿泉水和瓷砖等货物的“天津港—平谷”海铁联运首班常态化班列抵达北京市平谷区。随着天津港至平谷海铁联运班列常态化运行的正式启动,每年将减少北京和天津之间1.56万辆次大货车上路,实现碳减排2400吨。货物运输“公转铁”“散改集”,不仅对京津冀地区降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还进一步促进铁路运输发展,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智慧、绿色”理念让天津港创出新品牌,与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快速增长交相辉映,让天津港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有了十足底气,成为全国港口高质量发展建设的最美风景。
集疏运交通体系发力 助推港产城深度融合
港产城融合,顶层设计为要;城市发展,交通先行。新区通过完善集疏运体系推动建设集疏运专用货运通道,打造港城相连的分离式、多样化、立体型交通体系。在为天津港发展让路,做优存量空间,留足天津港发展空间的同时,充分兼顾城市交通需求,寻找出两者和谐而生的“最大公约数”。
2020年10月1日,随着西外环高速全线贯通,外地进港货运车辆可不再途经核心城区直接进港,城区内高速公路上的货车大大减少。目前,新区高速公路达到11条,总里程达292公里,高速公路网密度居全国首位,形成“七横三纵一环”的高速公路网络,31个高速出入口遍布新区,核心城区15分钟上高速已成为现实;普通国省干线达400公里,为公路集疏港提供了有力支撑。全区公路总里程达1900公里,公路网密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2%,已形成覆盖全区、辐射京津冀的便捷公路交通网。
除了公路网,三年来,天津港货运铁路运输也实现了飞跃式发展,大北环铁路、西南环线、南港铁路、进港三线、新港北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等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2021年,南港港铁物流公司、华电天津开发区铁路专用线、华电国际天津开发区铁路专用线、南港钢铁物流专用线均已开通运营,南疆“公转铁”配套铁路工程、南疆铁路专用线扩容工程已开工建设。
2021年11月14日凌晨,天津南港港铁物流公司铁路专用线迎来首列货运火车,南港工业区正式打通港口铁路集疏运联运“最后一公里”。这是新区加快“公转铁”,畅通铁路“微循环”,推进运输结构调整的一个缩影。在港口发展驶入快车道的同时,港口和城市之间的深度融合成为新的时代课题。目前,天津港货运铁路里程达到264.2公里,基本实现“北进北出、南进南出”的货运铁路布局。
滨城“链”上京津冀 三地交通一体化全面展开
服务京津冀,交通要提速。三年来,新区加快区域交通一体化建设,“链接”京津冀不断上演“加速度”。除“班车化”的京津城际高铁,新区拥有高铁滨海站、滨海西站、滨海北站和塘沽火车站,高速铁路总里程达62.2公里,普速客运铁路达62.5公里。
目前,津石高速公路天津东段、塘承高速滨海新区段、西中环南延、北港路南延、汉港公路(港城大道—中南五街)、津汉公路跨北环铁路桥工程建设已接近尾声,辐射京津冀周边地区的铁路、公路不断完善,将城市集群效应发挥到极致,为新区服务辐射京津冀协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落实“双城”发展战略,加快构建“双城”发展格局,新区交通继续发力,推进“五横三纵”的快速路路网骨架建设,轨道交通B1、Z2、Z4线加快建设;加快构建“津城”“滨城”间快速轨道交通联系,科学规划并启动市域轨道津滨线(Z1线)建设前期工作。
三年来,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东部起点、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海上门户”,新区以服务天津港、辐射服务京津冀为核心,海港、空港、铁路、公路、水运、轨道等立体化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建成,“30万吨码头”、高铁“公交化”、“七横三纵一环”高速公路网全国领先,轨道交通建设全面启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项目全面展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当前,滨海新区不负重托,正开启全面建设美丽“滨城”、加快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新征程。未来将围绕打造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枢纽港口,加快建设一流“双港”升级版,助推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努力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支点,力争到2026年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300万标准箱,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货运吞吐量突破5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