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高质量发展的“滨城答卷” 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硬核产品频出优质服务获赞 创新活力在这里迸发 |
近日,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企业天津百奥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近千万元Pre-A轮融资,彰显了园区创新企业蓬勃的生命力。近年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围绕智能科技、生命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科技服务业,打造“3+1”产业体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水平,目前累计注册企业已突破3000家,一批高科技企业和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在这里涌现。
创新“火花”持续迸发
在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一座座砖红色的办公楼中,每一天都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发展景象。
“这是我们最新的5G工业机器人。”记者在天津联汇智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汇智造)看到,多款不同型号的工业机器人通过工作人员的操控移动着,浓浓的科技感扑面而来。
联汇智造是一家集移动机器人研发、设计、制造及应用解决方案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的MOVER摩尔机器人系列产品采用多种传感器智能识别环境,多算法融合进行自主导航,可以实现实时扫描构建地图、路径规划、智能避障、自主执行任务等。近日,在园区的大力支持下,联汇智造发挥自主创新能力,将MOVER摩尔机器人导入5G技术,与中国电信共同完成内测,实现机器人控制信号通过5G网络传输。相比以往WIFI技术,机器人搭载5G技术拥有更快的传输速度,更稳定的数据交互,灵活性也更强,为未来集群机器人低能耗运行奠定了技术基础,可以实现在保持较低成本调整的同时,适应不断变化的制造环境,高效节能运行。
不远处的天津(滨海)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内,天津精维(天津)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精维数据)以及天津华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放科技)同样紧抓自主创新发展,实现了发展新突破。
据精维数据总经理张卓介绍,当前天津市正在进行智慧城市建设,但很多老旧小区的数据是缺失的,精维数据可以利用创新技术去进行数据复原。与此同时,当前城市里有很多设施配套和应用场景也不匹配,精维数据也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去推导,以满足用户需求,助力智慧城市建设。2021年落户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以来,精维数据已经签下了12项合同。华放科技则致力于人工智能无人介入辐射监测装备与无人平台+的二次开发,其研发的多旋翼无人机核素识别仪产品已取得相关资质并进入市场,华放科技总经理林振华也在2021年获评滨海新区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这些企业只是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创新发展的缩影。据了解,目前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52家,三年年均增长182.8%;高新技术企业入库98家,三年年均增长198%;雏鹰企业入库101家,三年年均增长279%;瞪羚企业入库3家,实现了零的突破;园区市级以上双创载体达到6家。园区创新“火花”在持续迸发。
优质服务持续引企
“客户获取量大为提升,产品稳定地批量生产,这一年是我们过去5年来发展最快的一年。”联汇智造董事长赵福海表示,一年来,联汇智造获得了多个世界500强客户,业务范围不断拓展。园区提供的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为企业的发展铺路搭桥。据赵福海介绍,按照以往的经历,新产品申报发明专利的时间最少需要3年,在竞争性颇强的高科技行业,3年时间也许会将一款新产品的生命力消耗殆尽。而园区内的中国(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通过成立专班提供专业服务的模式,助力联汇智造新产品收获专利时间缩短至4个月,大大加速了产品上市进程。对赵福海来说,这是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助力高新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他在园区发展的信心来源。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除了知识产权,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还搭建了集创新创业、市场、金融、技术、人才、校企合作、国际互通等于一体的企业服务平台,并帮助员工解决户口、子女入学、看病就医、购房等一系列问题,吸引优质企业落户。
2021年,和能人居科技(天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能人居)将“家”安在了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天津市首批瞪羚企业、天津经开区百强企业,和能人居落户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是看中了滨海中关村的区位优势。据和能人居财务总监刘艳平介绍,企业的发展方向与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发展理念十分契合。落户园区当年,和能人居就获得了天津经开区5000万元的政府引导资金支持,这对于企业进一步快速发展、加强市场竞争力、提升研发能力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企业目前已经研发投产了国内首个装配式装修智能制造车间,此外正准备进行IPO申报。